内容 内容:
模板调用标记: |
【导读】国际珠宝网之珠宝品牌:我1956年参加工作,跟着温敬甫学玉器鉴定,他那时差不多快70岁了。温师傅原来给私人干,搞玉器杂项鉴定很有一套,在济南名气很大。后来公私合营,他就来到了济南文物店。他告诉我,搞玉器鉴定一定要多动手,“动动手,啥都有。”
有一天,温师傅把我叫到跟前,笑眯眯地递给我一个袋子。我打开一看,里面有大小不一的鬃刷,一个熬胶的小锅,一个放了些泥巴的小碗,成块的白蜡和白矾,还有一些小刀子。温师傅说,这是咱们的“百宝囊”,以后动手处理玉器就靠它了。
收上来的东西,像砚台、图章、玉器、瓷器什么的一般都很旧很脏,需要清洗,这时那些刷子就派上用场了。但是这会带来一个问题,有些玉器洗干净之后,包浆也没了,看上去不像老东西。怎么办呢?这时就要用白蜡来处理,先把要处理的玉器加热,这样白蜡在上面打磨的时候就很容易化开沁入,冷却后再拿刷子刷,*后用干布搓上几遍,经此处理后的玉器会有一种温润的光泽,跟包浆一样。
砚台、图章之类的东西都是石头,不像玉器那样硬,所以收上来的经常会有些磕碰的地方,这就需要进行“光”处理。这里有两种处理方式,材质硬一点的,用小碗里的泥巴“光”,这可不是普通的泥巴,是加工玉器时剩下的砂泥,用这些砂泥去打磨那些瑕疵;材质不是很硬的,用木节草“光”,这种草上有很多小刺,蘸上水后打磨砚台上的瑕疵很有效。
木节草是一种好东西,不仅可以用来“光”砚台、图章,还可以用来处理象牙制品。那时社会上流传的老东西很多,收上来的象牙筷子都是一把一把的,但是因为用的时间太久了,有的发黄有的发黑,必须处理干净才好卖。用木节草打磨象牙筷子,能够把那些脏东西彻底清除,完了再用白布蘸着牙膏继续打磨,*后处理好的象牙筷子又亮又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见识了白矾的妙用。有一天我在店里清洗一个红玛瑙瓶子,不小心把盖子掉到地上,磕掉了一块。这是一种天然的红玛瑙,红里透着粉色,上面有些白筋,很珍贵。当时我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办,温师傅看了看,说这个很好处理。他让我从“百宝囊”里拿出白矾化开,把玛瑙盖子热了一下,然后把化开的白矾倒在瓶盖的破茬上,把掉下的那一小块往上一对一挤,冷却之后他再给我看,粘合的非常牢固。破茬处的白矾痕迹很像玛瑙上的白筋,我把留在外面的那些刮掉,然后用布打一打,外人什么也看不出来。
“百宝囊”里的刀子是修“工”用的。温师傅说,清洗老东西只能算是小动作,真正的动手是修改物件上那些被损坏的工艺。特别是砚台、图章什么的,上面的工经常是不完整的,要琢磨着怎么把它修改完整。他说这个过程对于以后的鉴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要修得跟原来的纹理完*一致,让别人看不出来,就要研究原来的工艺,这样就逼着你很细致的观察,时间长了,对于什么时代什么风格,心里就有数了。经过了动手这个过程,那才能真正掌握文物的特点,只看不动,很多东西体会不到。所以每次收回东西,只要有缺损,温师傅就会在旁边督促我动动手。
有一次,店里收了一块上好的明代端砚籽料,角上磕掉了一块。温师傅让我看着修改一下。这块端砚上原来雕了一条龙的造型,我想了想,决定在那个角上雕上一个云纹,正好跟龙型相配。云纹刻好之后我拿给温师傅看,老头很高兴,因为基本做到了跟原来的雕工浑然一体。
后来,温师傅还专门带着我去找过南京文物店的总经理陈新民,因为他对不同时代文玩上的雕工很有研究。陈新民带我去看明孝陵,给我讲解朱洪武墓前的石人石马。他说,这是典型的明代雕刻,刀法简练、粗犷、庄重,有气势,行内叫“粗大明”。看了这个后我对于明代的雕刻艺术风格就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