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qu

  汉代玉器是在战国晚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在造形、纹饰及制作工艺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立体化纹饰、圆雕玉器的出现,不仅成为汉代玉器的标记,而且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战国晚期玉器的图案很规律,随着谷纹、蒲纹、云纹、乳丁纹的相继兴起,一种平面立体化的新式动物纹开始出现———以附属的姿态依附在饰满规律纹样的传统器形旁边。这种形纹设计从战国晚期延续到西汉早期,成为新旧交融的过渡期风格,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战汉”。不过,到了汉代,玉工舍弃了传统的规律性纹样,改以立体化的动物纹作*盘性的设计,让立体化的动物纹饰从附属性的地位跃升为视觉美感上的主角,从而开启了玉器*面立体化的时代。在*近颇为轰动的西汉海昏侯墓葬中,陪葬玉器除却前朝遗物,本朝的都带有立体化的特征。
 
  汉代的平面立体化纹饰已经发展成熟,尤其在某些精品玉器上的表现极为突出。玉工不仅用凹弧面来区隔动物的肢体,还采用多视点的组合方式塑造动物的形体,并以精湛的艺术镂空衬托出绝美的造形。
 
  例如西汉时期的片饰玉(图①)。此器具有长方形的边框,框内透雕螭龙纹和凤鸟纹。其中螭龙纹为主纹,表面用凹线区隔龙首、身躯、肢体等部位,而且每个部位都呈现不同角度下的形象:*为侧面,颈部为后面,胸部为左前方,身躯为侧面,臀部则为左后方。整个龙纹即在多角度的形体变化中呈现出扭颈、转身、摆尾的感觉,而螭龙周边采用“艺术镂空”法透雕成空,小型管具钻磨的圆孔正好位于龙形勾卷处,让立体化的螭龙造型拥有髦尾翻飞的生动美感。
 
  除了平面立体化的表现之外,汉代也兴起了浮雕式的动物纹样。浮雕式动物纹样可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二类。浮雕动物纹同样具有凹弧面和多视点的立体技法,但是突起的躯体能够产生更多的变化。尤其是高浮雕动物纹,可以透过高低不同的雕刻技法,营造上下起伏的动感,使动物纹增加栩栩如生的效果。
 
  例如西汉时期的玉剑璏(图②)。此器呈长方形,表面用管钻法减地,制作二个高浮雕螭龙纹。大龙昂首挺胸、四足张开,雄踞于四分之三的器表上,小龙身体卷曲地缩于一旁。玉工透过深刻后的高浮雕来突显大螭龙的威武与霸气。而卷曲在器缘边的小龙有着昂扬的*,仿佛在劣势之中仍有奋力一搏的勇气。二者之间的张力,就在高高低低的肢体动作中弥漫开来,营造出汉代高浮雕动物纹特有的戏剧性效果。类似的纹饰亦可见于江西省南昌塘山公社七里大队所出土的汉代玉剑璏上。珠宝论坛

#1楼
发帖时间:2016-03-22   |   查看数:   |   回复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