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项收藏是指在收藏“主流”——书画、陶瓷、玉器、家具、古籍善本、珠宝、邮品、钱币等大项之外的类别,主要包括竹、木、牙、角、文房四宝、漆器、绣品、铜器、佛像、鎏金器物等,以及一些无法准确归类的物品如挂饰、手串、核桃等,*大的特点是易于把玩。
北京、上海的杂项拍卖近两年来也愈发热闹,而广东的杂项拍卖却颇为冷清。有行内人士表示,杂项收藏主要有几个困难:杂项比较琐碎,显得广而杂;目前仍是小部分人因个人喜好而进行的收藏,难有广阔的交流空间;信息不透明,难以准确定价;部分藏品的保存难度比较大,如绣品在南方容易毁坏;收藏品大量散落在民间,拍卖公司征集和鉴定有难度。
广东省鉴藏家协会秘书长、收藏行家何国均表示,广州的收藏圈内其实有部分行家专注于杂项收藏,各种类别应有尽有,但藏家们都认为市场未透明化,不知道如何定价,也有部分藏家认为市场未到高位,不急于出手,不妨搜罗精品等待市场时机。
据广州艺术品拍卖行瓷杂部经理沈贵估计,目前广州的杂项藏品价格平均比北方市场低至少3成,市场开发还需要几年的过程。她表示,这和陶瓷收藏的过程“异曲同工”:上世纪80、90年代,广州藏家对陶瓷的认识仍很少,但到2000年后,陶瓷收藏大热。可以预见的是,当书画、陶瓷经过高潮期、调整期,进入理性成熟期后,随之而来的将是厚积薄发的杂项收藏市场。
◆竹器:
近几年,竹刻器物是杂项中表现*为活跃的一类,5年内估计翻了3番。市场上*常见的是竹刻笔筒。竹刻艺术的*众多,主要集中在明、清前期和清后期。
明代竹刻的技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嘉定派,以深刻表现高浮雕或圆雕的刻法(朱鹤、朱缨、朱稚征);二是金陵派,以浅刻或略施刀凿即可成器的刻法(濮仲谦);三是以留青作阳文花纹的刻法(张希黄)。清前期继承了明代的刻法,乾隆时期仿古之风盛行,在竹刻中亦出现了仿青铜器的竹雕。
何国均建议收藏爱好者们把眼光放在一些小*的作品上,如果价格只是几千几万元完*“买得过”。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杂项中的大类,又称文玩,主要指笔、墨、纸、砚,其中砚是四宝之首,端砚是四大名砚之首,近年来受到市场关注。而笔、墨、纸难以保存,收藏较少,如明清毛笔已可算得上是稀世珍宝。
其他小文玩,比如砚滴、压尺、香筒、笔筒、笔床、镇纸、水注、笔洗、水盂、臂搁等,也开始出现在拍卖市场上。
有收藏人士认为,普通的收藏者们可以把重点放在精致但材质比较普通的竹、陶、瓷等文玩上。
◆铜器(青铜器不包括在内):
近年铜器的热点在铜炉、铜镜上,某些清代仿明的宣德炉价格已经可以万计,明代的宣德炉价格更是居高不下。
真的宣德炉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年代早远、有特殊工艺的铜炉如洒金铜炉和错金铜炉值得选择,质量比较重、底款讲究方正有大气、整体感协调、品相完好、铜质佳。
铜镜也以古为贵,战国、唐代铜镜价格*高,其次是汉代铜镜,宋、元、金时代的铜镜价格较低,明、清时代的铜镜价格更低。
http://www.chinagem.org.cn/
#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