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道
揭秘“冠顶珠”是如何被盗的
作者: 匿名 1970-01-01 08:00
“冠顶珠”是从清代的乾隆年间传播下来的国宝。关于“冠顶珠”,在清代的乾隆年间还有一个神话般的传说。
传说在乾隆年间的某一天,乾隆皇帝到海淀离宫外遛弯时,在邻近的团河畔发现河内放出一道白光,感觉有些奇异,那时也没有太在意。但连着第二天、第三天当他每次走到那边时,照样看见白光仍然闪灼如故,于是便派人下河去探个终究。家丁到了河底摸着一个大河蚌,剖开蚌后,发现蚌内有一个特大的珍珠。这珍珠的个好大呀 约有二寸长,外表细腻、光彩丰润、外形为橄榄形,真是千古少有的奇怪物。愈加令人不解的是,这颗珍珠竟会本人行走,一不留心,就不见了。乾隆皇帝见状,忙命匠人在珍珠上打了个眼,用金丝线系上,镶在皇冠上了。
这颗奇特活现的宝珠,从乾隆朝传下来后,传奇的神话就越来越多了。据传,某位皇帝有难时,它就奇特般的不见了踪影,比及灾忧伤去了,它又奇观般的回来了。到了溥仪承继皇位时,将“冠顶珠”旦夕相伴一刻也不离身。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民国当局赐与清室优待,让溥仪皇室暂居宫禁,延后迁出。但一年仅400万元的经费远不敷皇室重大的开支。于是靠借钱、用瑰宝等物品典当以维持生计,但*终因无力归还,就开端拍卖宫中的金银珠宝。
逊帝溥仪及皇室,为此便想尽办法变卖宫内的珠宝。溥仪被逼迁出皇宫后,进步前辈入日本使馆后移居天津,又到东北树立了伪政权,直到倒台。他携走的文物,在天津变卖了一些,大大都瑰宝在长春和吉林流失,还有不少在通化的大栗子沟丧失,这些掉散的瑰宝,被那时的古玩界称之为“东北货”。这颗“冠顶珠”也是在出逃时丧失的。
溥仪在携带的瑰宝中,*珍喜欢的就是这颗“冠顶珠”。其他的珠宝都可变卖,唯有这颗宝珠不断随同在身边。1945年8月日本战胜后,溥仪逃跑。据曾在溥仪身边的人回想说,那时把“冠顶珠”包好打点装箱后,奉上了日本军车,到长春车站转乘火车,一切均由日本兵处理,抵达通化大栗子沟,溥仪等人在本地安排住下后,当清算到托运的箱子时,发现装有“冠顶珠”的箱子和其他的一些箱子都不见了,几经找寻也不见踪迹。那时溥仪的卫队长关于由日本兵运输这批物品曾提出过疑虑,因而疑心是此次运输出的问题。
“冠顶珠”瑰宝的丧失,是日本侵略中国带来的损掉,也是溥仪将瑰宝盗出的结果。这项遗宝之谜,只需此珠仍存在于人世,终归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