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道
解析端砚石
作者: 匿名 1970-01-01 08:00
我国四大名砚石之一,产于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左近的端溪,故名。石质为泥质硅质绢云母板岩和泥质砂质绢云母板岩(前者优于后者)。产出层位为距今3.6亿年前堆积生成的泥盘系“桂头群”。砚石呈透镜状产于紫红色浅蜕变砂页岩中。砚石硬度3~4。
早在初唐时期即已开发应用,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并享有四大名砚石之首的称赞。砚石颜色以紫色为上品,紫黑透红和具有“石眼”者*名贵。所谓“石眼”,实系特殊的风化作用或因含有成分不同的矿物汇合体(如部分的叶腊石化)而呈现的晶莹的斑点。普通为杏绿或略带微黄的翠绿色;有时还有深浅相间的色晕相伴,佳者可有十多圈,中心的斑点犹如瞳眸,呈正圆或眼状,称之为“鸲鹆眼”(八哥眼)、“雀眼”或“猫眼”。端砚石也有许多不同种类。其中“鸟肝紫”(紫黑透红者)、鸲鹆眼、“鱼脑冻”(有白色如鱼脑的云团,周围呈红紫色者)、白蕉荡(灰白色细腻如凝脂,并具蕉叶纹者),被合称为“端石四宝”。
此外,还有“火奈”(红紫色如火烧烙印者)、青花(沉水观看,有如萍藻浮幼的小花纹。依据花纹形态又分“微尘青花”、“鹅毛青花”、“蚁脚青花”等)、“金银线”(有相间的白色和黄色纹理)、“翡翠点”(有青翠色的石眼,但无晕)、“猪肝冻”(呈猪肝色者)、“金钱冻”(猪肝冻的底色中有颜色较淡形如金钱的色斑)、“金星点”(有分散的金属矿物微晶者)等等,均是端砚石中著名的*种类。端砚石还因雕琢外型的不同而有“雕花砚”、“太史砚”、“斗方砚”、“平板砚”、“走水砚”等称号。
当今已知的*大端砚,是不久前制成的“端州古群图”巨砚。它长2.08米,宽1.05米,厚0.18米,被称为*砚王。
相关资讯:(更多珠宝品牌加盟动态尽在http://www.wto168.net/brand/;了解更多平面摄影资讯尽在http://photography.fyc.cn/)
早在初唐时期即已开发应用,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并享有四大名砚石之首的称赞。砚石颜色以紫色为上品,紫黑透红和具有“石眼”者*名贵。所谓“石眼”,实系特殊的风化作用或因含有成分不同的矿物汇合体(如部分的叶腊石化)而呈现的晶莹的斑点。普通为杏绿或略带微黄的翠绿色;有时还有深浅相间的色晕相伴,佳者可有十多圈,中心的斑点犹如瞳眸,呈正圆或眼状,称之为“鸲鹆眼”(八哥眼)、“雀眼”或“猫眼”。端砚石也有许多不同种类。其中“鸟肝紫”(紫黑透红者)、鸲鹆眼、“鱼脑冻”(有白色如鱼脑的云团,周围呈红紫色者)、白蕉荡(灰白色细腻如凝脂,并具蕉叶纹者),被合称为“端石四宝”。
此外,还有“火奈”(红紫色如火烧烙印者)、青花(沉水观看,有如萍藻浮幼的小花纹。依据花纹形态又分“微尘青花”、“鹅毛青花”、“蚁脚青花”等)、“金银线”(有相间的白色和黄色纹理)、“翡翠点”(有青翠色的石眼,但无晕)、“猪肝冻”(呈猪肝色者)、“金钱冻”(猪肝冻的底色中有颜色较淡形如金钱的色斑)、“金星点”(有分散的金属矿物微晶者)等等,均是端砚石中著名的*种类。端砚石还因雕琢外型的不同而有“雕花砚”、“太史砚”、“斗方砚”、“平板砚”、“走水砚”等称号。
当今已知的*大端砚,是不久前制成的“端州古群图”巨砚。它长2.08米,宽1.05米,厚0.18米,被称为*砚王。
相关资讯:(更多珠宝品牌加盟动态尽在http://www.wto168.net/brand/;了解更多平面摄影资讯尽在http://photography.fy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