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道
和田玉收藏价值分析
作者: 匿名 1970-01-01 08:00
和田玉收藏价值分析 |
|
经过7000年的开发利用,珍贵的和田玉还能开采多久?资源前景如何?新疆的地质工作者经多年找矿勘查、研究,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新疆地域辽阔,地层齐*,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对和田玉的形成极为有利。和田玉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珍贵赐予,赋存于前寒武纪(距今6亿年前)镁质大理岩 和华力西期(距今约3.7亿-2.3亿年)中酸性花岗岩的接触交带内,属接触变质矿床。矿体呈不规则脉状,囊状,透镜状产出。以白玉和青玉为主,是国和田 白玉、和田青玉的重要来源。其分布范围很广,从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经和田、于田到东部的且末、若羌沿昆仑山北麓继续分布,绵延长达1100余里。据成矿 预测和田玉资源量约为21万吨---28万吨,其中和田地区的和田玉资源量约为4.7万吨,资源前景广阔。原生玉矿床矿点多数分布于巍巍昆仑的崇山峻岭 中,位于海拔4000-5000米的雪线附近,一般人难以涉足。据在昆仑山地区从事地质找矿多年的地质专家透露,在昆仑山的深处,和田玉还有较大的储量, 只是目前很难开采。 中国古代,人们对和田玉外表特征已有一定的认识,并根据产状和颜色对和田玉进行了初步分类,这些沿用了数千年的分类至今仍是我们对和田玉分类的基础。自古 以来,按和田玉产出的情况分为山产和水产。我国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玉有山产,水产两种,各地之玉多产在山上,于田之玉则在河 边。"清代陈媵《玉记》中载:"产水底者名籽儿玉,为上;产山上者名宝玉,次之。"根据和田玉产出的不同情况,可分为山料、山流水、籽玉三种。 山料:称山玉或宝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在地质学上称为原生矿床。山料的特点是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质地不如籽玉,有不同的玉品种,如白玉山料,青玉山料。 山流水料:系由采玉人和琢玉人命名,沿用至今。指原生玉矿,由于地壳的升降和水平运动,伴随重力地质作用和冰冻风化作用,经冰雪融化或暴雨崩落,随着冰 块,石块夹杂泥沙由冰川古道往山下搬运,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园,表面较光滑,质地优于山料。 籽玉:又名籽料。指原生矿经风化剥蚀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下游的玉。分布于河床或雨侧干地中,玉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籽玉特点是块度小,常为卵形,表面光 滑,因长期远距离搬运、冲刷、分选,籽玉质地优良,优于山流水和山料。按不同颜色可分为白玉籽玉、青玉籽玉、青白玉籽玉(料)。 和田玉是我国玉中的珍品,是透闪石的集合体,其质地优良,价值*高,按颜色不同可分为: 青白玉:为灰白色,以白色为基调,含透闪石约90%,含阳起石,绿帘石矿物约10%,呈纤维毡状结构,颜色均一,质地细腻,油脂光泽,有透明感,和白玉没有明显的差别。 青玉:为淡绿色,浅绿色至青绿色,淡青色至深青色,含大约90%的透闪石和约10%的阳起石,绿帘石矿物。这为蜡状光泽,不透明,质地次于白玉。其中浓绿 色具透明感,质地细腻的青玉是和田玉中的上品,是我国古代制作乐器的*佳玉料,现存故宫博物院中的"青玉磬"就是由这种大块青玉制成。 自古以来人们熟知"天下美玉出和田"。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疆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新的产地,新的矿床、矿点不断发现、开发利用丰富了古老和田玉的 范畴。*新的研究成果对和田玉给予了明确的科学涵义:"和田玉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软玉,包 括了以白玉为多种软玉系列。 进入21世纪,*经济*化,从发展的眼光看,市场*终认可的是玉的质量。和田玉家族不仅仅只限于和田地区的软玉,还可以接纳达到和田玉质量标准,分布 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质地优良的新产地软玉加入其中,以保证充足的后备资源,使和田玉这一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中华民族的古老真玉常盛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