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内容:
模板调用标记: |
【导读】国际珠宝网之珠宝品牌:组玉佩是服饰的组成部分。大型组玉佩为西周首创,是由多件玉器串连组成悬挂于身的佩饰玉。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仍盛行饰以华丽的组玉佩,表现其高贵身份。他们以丝绶串连各式璜、璧、环、龙凤虎形佩等作为主要构件,且多成组对称使用。这些组玉佩的构件,既可单独作为佩件,又可成组串连,且更添富贵气息。考古发掘显示,社会地位越高的贵族,所佩戴的组玉佩串饰愈复杂愈长,制作愈精巧,身份较低者,佩饰就变得简单而短小了。这套组玉佩由6件璧、2件玦、2付套环、4件玉珩、1件龙形佩、2件玦形管、26件贝形饰、232颗玉珠及1颗琉璃珠串联而成,件件雕琢精美异常。据考证,其主人为战国时期地位显赫的楚国贵族。 龙凤虺形玉佩
战国(公元钱475-前221年)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16号殉葬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玉佩造型为一龙一凤一虺(毒蛇)形。龙曲颈、蜷躯、卷尾;凤栖于龙尾部,钩喙回首;虺卷尾与龙尾相接。龙体首部刻眼、鼻、角,足部刻爪,尾部刻鬣,躯干刻云纹、谷纹;凤身刻羽纹;虺身刻谷纹、勾连纹。龙凤蛇合体玉器少见,三者组合在一起很可能因其本性高贵灵异、威猛狂放,在此有辟邪佑祥作用。整器设计别致,构思巧妙,造型奇特,为战国玉佩饰精品。
虎型玉佩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组玉佩中的物件。同样的玉虎佩该墓还有一件,系采用同一玉料做成,故颜色、形体完*相同。这对玉虎佩的口、尾处有两孔可以穿系,很明显是作为组玉佩中的挂架对称使用的。该佩虎呈弓形,前后肢均蜷缩与躯干连成一气,粗壮的尾部与弓背反向卷起,至末端渐细成涡状纹,收缩的形体仿佛蕴含有丰富的生命能量。虎背上有一处微妙的曲线处理,将虎这一野性动物的体态特征极为生动地刻画出来,粗细阴刻线纹的搭配形成华美的装饰效果,刻工极为精细,为迄今所知春秋玉器中补课多得的佳作。虎在古代象征威猛,有除“五毒”、压邪之意。
镂空双龙首纹玉璜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1980年湖南临灃九里1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璜是一种弧形片状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玄璜礼北方”,是祭祀掌管北方之神的礼器。而考古发掘显示,绝大多数玉璜不见礼器的用途,而是作为装饰品活组玉佩中的挂件佩戴在墓主胸腹部,固有“佩璜”之称。此璜分上下两层,透雕分隔,上下两端均雕对称的龙首,龙身表面阴刻云纹。纹饰华美,工艺精湛,为楚玉罕见之佳器。上层中央有一穿孔,供穿绳系佩。楚国玉器以龙形为多见,璧、环、璜、佩、带钩等都常以龙或龙首作为器物部分或整体形制,变化多样,造像精巧。龙是象征君子、圣人乃至*龙德的吉祥物,楚人在艺术创作中,也深深倾注了他们崇龙的意向。
三人踏猪形玉佩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5.1厘米 宽0.3-3.05厘米 厚0.4厘米
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此玉佩出土于墓主身份极高的九连墩2号墓内棺之中,为墓主人贴身佩戴之物。由一块玉雕琢而成。一头大猪被三个人“众”字形叠压在脚下。三个人均大圆盘脸,五官几乎撑满脸庞,窄长袖宽长袍,袖手而立,神态木然,其寓意难以捉摸。玉人脚下的这只玉猪张口、甩尾,作向前狂奔的姿态。但细部刻画比较抽象,耳、腿用云涡纹表达。动态如此强烈的玉猪造型十分罕见。玉人的装束、纹饰的做法与楚人的宽袍大袖传统的穿着不同,却与中山国的人物着装一样,它应是中山国的遗物,可以视为楚国与中山国高层交往的物证。 |